近日,第28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盛大召開,正大天晴除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公布1類創(chuàng)新藥安羅替尼與艾貝格司亭α的6項研究成果外。還有20余項研究以壁報及摘要的形式公開最新成果,涵蓋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消化道腫瘤、軟組織肉瘤、甲狀腺癌、中性粒細胞減少預防等治療領域,持續(xù)為臨床腫瘤治療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
非小細胞肺癌
1、評價鹽酸安羅替尼膠囊在新輔助免疫后non-pCR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訊作者: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姜戰(zhàn)勝
第一作者: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徐杰
內容概要: 本研究基于MRD動態(tài)監(jiān)測,首次探索了安羅替尼在新輔助免疫治療后non-pCR患者中進行輔助強化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納入完成免疫聯合化療新輔助治療后R0切除、病理證實non-pCR的NSCLC患者,接受安羅替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輔助治療1年。2023年10月至2025年2月,19例non-pCR患者中有14例入組接受術后安羅替尼+ICIs治療。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位隨訪時間6.9個月,中位DFS未達到,尚未觀察到復發(fā)事件。安全性可控,任意級別最常見的不良事件主要為高血壓、皮疹、皮膚瘙癢、口腔粘膜炎、腹瀉等。探索性分析顯示,ctDNA動態(tài)變化可能與療效相關。結果表明該方案安全性可控,并展現出延緩疾病復發(fā)的潛力,有望為新輔助免疫治療后non-pCR的NSCLC患者帶來一種有前景的輔助治療新策略。
2、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聯合化療用于可切除NSCLC患者:一項前瞻性,開放,隨機對照,多中心II期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閆小龍
第一作者: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段鴻濤
內容概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評價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聯合化療用于可切除NSCL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TD-NeoFOUR 2 是一項用于比較替雷利珠單抗及安羅替尼聯合化療或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可手術切除NSCLC新輔助和輔助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開放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颊邔床±眍愋?鱗癌vs.腺癌)、疾病分期(II期或III期)分層,按照1:1隨機接受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加化療(治療組)或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對照組),末次治療后4-6周內行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后接受替雷利珠單抗至多1年輔助治療。2024年8月31日至2025年5月31日,共入組53例IIA-IIIB 期患者,截止本次報道,共計31例患者完成手術,其中治療組16例,對照組15例。結果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有8例患者達到pCR;治療組的MPR率為81.3%,對照組為66.7%;術后兩組的病理降期率分別為93.8%和93.3%;T分期前后治療后分析,治療組T分期降期率達100%,對照組為93.3%。研究表明新輔助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聯合化療可能是可切除IIA-IIIB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治療方案,有望實現病理緩解和腫瘤降期。
3、安羅替尼聯合帕博利珠單抗作為PD-L1陽性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一項開放標簽的 II 期研究
通訊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胡毅
第一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 杜志娟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開放標簽、單臂、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在PD-L1陽性晚期NSCLC老年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本研究共納入21例老年患者(≥65 歲),所有患者PD-L1表達陽性(TPS≥1%) 且未接受過既往全身治療,均接受口服安羅替尼(8mg,每日一次,第1-14天給藥,每3周為一周期)聯合帕博利珠單抗(200mg,每3周靜脈輸注一次)治療。在入組的21例患者中,中位PFS為8.2個月 (95%CI: 4.1–21.0),中位OS為20.4個月(95%CI: 8.7–NE)。常見≥3級TRAEs包括蛋白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高血壓、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皮疹、間質性肺炎和血小板計數降低。
4、安羅替尼聯合派安普利單抗及含鉑雙藥化療一線治療肺肉瘤樣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通訊作者:南京鼓樓醫(yī)院 苗立云
第一作者:南京鼓樓醫(yī)院 王永生
內容概要: 本研究探索安羅替尼+派安普利單抗+化療(白蛋白紫杉醇+卡鉑)一線治療罕見且侵襲性強的肺肉瘤樣癌(PSC)的療效。治療方案為:派安普利單抗200mg(每三周一次),安羅替尼12mg (1-14 天,使用兩周停一周);白蛋白紫杉醇(100mg/m2, d1, d8, d15/q3w or 260mg/m2, d1/q3w),卡鉑(AUC=5, d1/q3w);使用 4 個周期后,派安普利單抗及安羅替尼維持治療,直到疾病進展,或者不能耐受的毒性。初步入組5例患者,ORR為80%,DCR為100%。任何級別的AE為 100%,常見AE包括白細胞減少、高血壓、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皮膚反應等。研究表明,該聯合方案初步顯示出一線治療P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5、安羅替尼聯合PD-1/PD-L1抑制劑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或二線治療的真實世界療效和安全性
通訊作者: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王啟鳴
第一作者: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陳海洋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前瞻性、單臂、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旨在評估安羅替尼聯合PD-1/PD-L1抑制劑作為一線或二線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與安全性。入組患者包括未接受過系統治療或一線治療后進展者,接受安羅替尼(每日口服,每周期第1-14天給藥)聯合PD-1/PD-L1抑制劑(每3周第1天給藥一次)治療。17個中心共入組242例患者。結果顯示,整體患者的中位PFS為7.8個月(95%CI:6.7-8.8) ,中位OS為17.0個月(95%CI:14.4-19.6),ORR為36.0%,DCR達97.9%。一線治療患者的中位PFS為9.8個月,二線為6.9個月。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81.8%,3-4級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8.7%。研究表明,該聯合方案作為不含化療的選擇,在晚期NSCLC患者中顯示出具有臨床意義的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6、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安羅替尼聯合PD-1或PD-L1單抗的療效及安全性
通訊作者: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 馬麗霞
第一作者: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 孫小桐
內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晚期NSCLC患者接受安羅替尼聯合PD-1/PD-L1單抗治療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在臨床實踐中接受安羅替尼聯合PD-1或PD-L1單抗治療的52例晚期NSCLC患者。ORR為23.1%(95%CI:12.5%-36.8%),DCR為84.6%(95%CI:71.9%-93.1%),中位PFS為6.3個月(95%CI:2.64-9.96),中位OS為16.6個月(95%CI:8.08-25.12)。既往免疫相關方案不耐受的患者(10例)接受該方案治療時具有相對較好的預后(中位OS 23.4vs.11.5個月,P=0.034)。安全性分析結果提示在接受安羅替尼聯合PD-1/PD-L1 單抗的總體不良反應安全可控。研究表明,該方案在真實世界臨床實踐中具有潛在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7、安羅替尼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無驅動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再挑戰(zhà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項回顧性分析
通訊作者: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翟林柱
第一作者: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陳新榮
內容概要: 本研究評估了在無靶向驅動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中,既往免疫治療進展后采用ICIs聯合安羅替尼進行再挑戰(zhàn)治療的安全性與療效?;仡櫺苑治隽?4例無驅動基因突變且既往免疫治療進展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使用ICIs聯合安羅替尼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到ORR為28.6%,DCR為92.9%,中位PFS為11.7個月,且PD-L1陽性患者PFS更長(13.0vs.10.3個月,P=0.048)。多數不良事件為輕度至中度,僅報告1例(7.1%)3級不良事件。研究表明,ICIs聯合安羅替尼再治療策略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為免疫治療進展后的患者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選擇。
小細胞肺癌
1、伊立替康脂質體聯合鉑類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誘導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安羅替尼維持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前瞻性、單臂、II期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張凌云
第一作者: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張凌云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單中心、前瞻性、單臂 II 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脂質體伊立替康聯合鉑類(卡鉑或順鉑)及替雷利珠單抗一線誘導治療后,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安羅替尼維持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計劃納入31例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ES-SCLC患者。治療方案:包括治療期(4個周期,每3周一次)給予脂質體伊立替康(50mg/m2, d1)、鉑類(卡鉑 AUC 4-5;或順鉑 60mg/m2, d1)、替雷利珠單抗(200mg, iv, d1)。治療4個周期后給予替雷利珠單抗( 200mg,iv,d1)聯合安羅替尼(8mg,QD,po, d1-14, 休7),Q3W,直至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應。主要終點為PFS,次要終點包括ORR、DCR、OS和安全性。探索性研究終點為分析血細胞因子、PD1、T細胞亞群等與療效的關系。研究報道了的生存數據和安全性結果,旨在為ES-SCLC一線治療提供新證據。
2、廣泛期SCLC二線斯魯利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安羅替尼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
通訊作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汪進良
第一作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翟今朝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單臂、開放標簽、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PD-1抑制劑斯魯利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及安羅替尼在該人群的療效與安全性。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19日,入組16例EC/EP+免疫治療進展的ES-SCLC患者。治療方案:斯魯利單抗300mg d1+白蛋白紫杉醇260mg/m2 d1+安羅替尼8mg d1-14,q21d。4周期后予以斯魯利單抗300mg d1+安羅替尼8mg d1-14,q21d維持治療。在16例免疫經治ES-SCLC患者中,中位PFS為5.5個月,中位OS為9.2個月,ORR高達73.33%,DCR為93.33%?!?級TRAEs發(fā)生率為6.25%,常見1-2級事件為貧血、周圍神經病變及骨髓抑制、免疫性肺炎。研究表明,斯魯利單抗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及安羅替尼三聯方案,顯著突破免疫經治ES-SCLC二線治療瓶頸,顯示出深度緩解和低毒性特征。
3、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照安羅替尼三線及以上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通訊作者: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 馬麗霞
第一作者: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 辛影
內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應用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照安羅替尼三線及以上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仡櫺允占?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患者38例,其中聯合治療組18例,單藥治療組20例。安羅替尼膠囊服用12mg,早晨空腹口服,每日一次,連續(xù)服用14天,停用7天,21天為一個周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斯魯利單抗12例,替雷利珠單抗5例,卡瑞利珠單抗1例;使用 方法為每個周期的第一天靜脈滴注,其使用劑量替雷利珠單抗及卡瑞利珠單抗為200mg/次,3周一次,靜脈輸注,斯魯利單抗4.5mg/kg,靜脈輸注,3周一次。短期療效評估顯示: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的中位PFS為6.5個月,安羅替尼單藥組的中位PFS為4.0個月,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的中位PFS顯著優(yōu)于安羅替尼單藥組(HR=0.484,95%CI:0.274-0.857,P=0.013);兩組的ORR分別為22.2%和10.0%,DCR分別為77.8%和65.7%;在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組和安羅替尼單藥組中,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分別為33.3%、5.0%。研究表明,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效果更加理想,可顯著降低患者機體炎癥因子水平、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各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可作為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治療的參考方案。
4、安羅替尼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單中心回顧性研究
通訊作者: 云南省腫瘤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楊潤祥
第一作者: 云南省腫瘤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楊潤祥
內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安羅替尼治療ES-SCLC患者的療效及探討預后影響因素,同時分析總結肺腺癌轉化為SCLC的臨床特征。2019年9月1日至2023年10月12日納入患者共118例。安羅替尼三線及以上治療 ES-SCLC 的中位PFS為4.5個月(95%CI:3.46-5.54),中位OS為10.2個月(95%CI:7.52-12.88)。96例安羅替尼單藥三線及以上治療 ES-SCLC 患者的中位PFS為4.4個月(95%CI:3.11-5.69),中位OS為9.9個月(95%CI:7.55-12.25)。16例安羅替尼聯合免疫或化療治療ES-SCLC患者的中位PFS為4.0個月(95%CI:2.15-5.85),中位OS為11.6個月(95%CI:4.70-18.50)。多因素分析顯示,ECOG PS評分、肝轉移、治療期間聯合放療是PFS的獨立預后因素;ECOG PS評分和肝轉移是OS的獨立預后因素。研究表明,安羅替尼在真實世界中治療ES-SCLC療效明確,患者生存獲益可觀。
消化道腫瘤
1、ALTAS:安羅替尼聯合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II期研究
通訊作者: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劉天舒
第一作者: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劉青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開放標簽、單臂、II期臨床研究,旨在探索安羅替尼聯合TAS-102作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mCRC)三線治療方案的潛力?;颊呓邮馨擦_替尼(12mg, po, QD, days 1-14, q3w)聯合TAS-102(35mg/m2, PO, BID, days 1-5, q2w)治療。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共入組21例mCRC患者。在20例可評估患者中,ORR為10%,DCR高達95.0%,中位PFS為5.6個月。常見≥3級TRAEs為中性粒細胞減少(25%)和血小板計數降低(5%)。研究表明,安羅替尼聯合TAS-102方案顯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可管理的安全性,未來可能成為mCRC后線治療的優(yōu)選方案。
2、安羅替尼聯合放化療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術后淋巴結復發(fā)的療效和安全性:一項前瞻性Ⅱ期研究
通訊作者: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黃婧
第一作者: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黃婧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前瞻性、單臂、Ⅱ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安羅替尼聯合同步放化療(CRT)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術后單純淋巴結復發(fā)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所有患者接受調強放療(IMRT),總劑量60Gy/30次(2Gy/次),同步聯合化療?;煼桨父鶕w能狀態(tài)和合并癥選擇紫杉醇+順鉑(TP方案)或S-1單藥。口服安羅替尼(8mg/日)于放療首日開始給藥,采用用藥2周/停藥1周方案,持續(xù)兩個周期。截至數據截點,共入組47例患者,中位PFS為20.2個月 (95%CI:16.6–25.2),中位OS為30.7個月 (95%CI:27.6–32.8),ORR為91.5%,DCR為100%。治療耐受性良好,最常見≥3級AEs為白細胞減少(17.0%)和胃腸道毒性(14.9%)。轉錄組分析提示安羅替尼可能克服獲得性放射抵抗。研究表明,安羅替尼聯合放化療在ESCC術后淋巴結復發(fā)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軟組織肉瘤
1、安羅替尼聯合卡度尼利單抗治療一線治療失敗后的晚期軟組織肉瘤II期研究:療效和安全性初步分析
通訊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董穎
第一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李少利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單中心、單臂、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卡度尼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一線治療失敗的晚期軟組織肉瘤(STS)的療效和安全性。納入一線治療進展的晚期STS患者,接受卡度尼利單抗(10mg/kg,IV Q3W)聯合安羅替尼(12mg,po,days 1–14,Q3W)治療。 截至2025年6月1日,共入組12例患者,其中11例完成至少一次腫瘤評估。在11例療效可評估患者中,中位隨訪時間為10.0個月(范圍:3.6-14.6個月)。3個月無進展生存率(3m-PFR)為72.7%,ORR為18.2%,DCR為72.7%。初步中位PFS為6.9個月(95%CI:2.3-11.5個月),中位OS尚未達到。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發(fā)生率為63.6%,常見TRAEs包括高血壓和手足皮膚反應。研究表明,卡度尼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在一線治療失敗的晚期STS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
2、艾立布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進展期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的療效與安全性
通訊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 陳靜
第一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 袁玉林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旨在評估艾立布林聯合安羅替尼在蒽環(huán)類藥物治療后進展的脂肪肉瘤(LPS)或平滑肌肉瘤(LMS)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納入至少接受過蒽環(huán)類藥物治療后進展,且接受艾立布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的的LPS或LMS患者,給藥方案為艾立布林(1.4mg/m2,d1,8),安羅替尼(12mg/d,d1-14),每3周為一個周期。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共納入22例患者,19例患者療效可評估,DCR為89.5%(17/19)。中位隨訪時間為16.8個月(范圍:3.4-53.7個月),中位PFS為7.3個月(95%CI:0.6-14),4m-PFSR為50%;中位OS為25.8個月(95%CI:7.1-44.5),1y-OSR 為 45.5%。LPS患者的中位PFS(17.3個月)優(yōu)于LMS(3.4個月)。安全性方面,1-2級AEs為主,3-4級AEs包括白細胞減少(42.1%)、中性粒細胞減少(47.4%)、貧血(5.3%)、轉氨酶升高(5.3%)及高甘油三酯血癥(5.3%),未觀察到治療相關死亡事件。研究表明,艾立布林聯合安羅替尼方案后線治療LPS和LMS有一定療效且安全性可控。
3、病例報告:安羅替尼聯合替雷利珠單抗治療TFE3相關腹膜后惡性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Comas)
通訊作者: 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 張紅梅
第一作者: 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 張瓊
內容概要: 本病例報告了一例30歲女性TFE3相關晚期惡性腹膜后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PEComas)患者。晚期一線口服 mTOR 抑制劑依維莫司(10mg,qd)治療 1 月后腹盆腔包塊較前增多增大,病情進展。二線接受安羅替尼(10mg,qd,d1-14,q3w)聯合替雷利珠單抗 200mg(q3w)治療,疾病穩(wěn)定達14個月后出現疾病進展,提示對于一線mTOR抑制劑進展的TFE3相關惡性PEComas,抗血管生成聯合PD-1抑制劑可能是一個新的治療選擇,尤其對于PD-L1陽性患者。
甲狀腺癌
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不適合局部治療的BRAF野生型間變性甲狀腺癌的前瞻性Ⅱ期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石遠凱、桂琳
第一作者: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朱豪華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前瞻性、Ⅱ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BRAF野生型間變性甲狀腺癌(ATC)的療效和安全性。2022年12月27日至2025年6月11日,21例患者入組后接受安羅替尼(12mg,po ,qd,第1-14d,停7d)和信迪利單抗(200mg,靜脈注射,每21d為一周期)聯合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在全部入組患者中,ORR 47.6%,DCR 85.7%。中位PFS為9.63個月(95%CI:4.03-NA),中位OS尚未達到(95%CI:13.9-NA)。任何級別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66.7%,3級AE的發(fā)生率為19.0%,包括AST升高、ALT升高、高血壓等 。安羅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在BRAF V600E陰性不可切除或轉移性ATC的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其他癌種
1、信迪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晚期SMARCA4缺陷型胸部腫瘤的臨床分析
通訊作者: 安徽省胸科醫(yī)院 趙紅飛
第一作者: 安徽省胸科醫(yī)院 趙紅飛
內容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信迪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晚期SMARCA4缺陷型胸部腫瘤的療效和安全性。回顧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0月利用信迪利單抗(200mg ivgtt qd,第1d,21d為一個周期)聯合安羅替尼(10mg,po qd,第1-14d,停7d,21d為一個周期)治療的 50 例晚期 SMARCA4 缺陷型胸部腫瘤患者。總體ORR為51%,DCR為77%。一線治療患者療效(ORR 63%, mPFS 18.5個月)顯著優(yōu)于二線及以上(ORR 39%, mPFS 2.7個月)。年齡≥65歲和治療線數是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58%,≥3級TRAEs為6%,分別為肝損害、高血壓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研究表明信迪利單抗聯合安羅替尼治療晚期SMARCA4缺陷型胸部腫瘤具有良好的療效且患者可耐受。
2、真實世界中既往貝伐珠單抗治療對安羅替尼治療實體瘤療效的影響
通訊作者: 上海市肺科醫(yī)院 任勝祥
第一作者: 上海市肺科醫(yī)院 王家樂
內容概要: 本研究為一項多中心、真實世界回顧性研究,整體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評估既往貝伐珠單抗治療對后線安羅替尼療效是否有影響,第二階段評估安羅替尼在貝伐珠單抗經治實體瘤患者中的療效。 2018年1月至2024 年5月從6個中心納入第一階段患者366例,經匹配后:既往貝伐珠單抗治療組(95 例)和既往其他治療組(190例)的中位PFS無統計學差異(5.4 vs 7.1 個月;HR=1.17, 95%CI:0.84-1.64;P=0.353),提示既往貝伐珠單抗治療對后線安羅替尼療效沒有影響。第二階段共納入 936 例患者,經匹配后:安羅替尼單藥組(93例)和其他治療組(186例)的中位PFS相似(5.1 vs 4.8 個月;HR=0.89, 95%CI:0.65-1.21;P=0.458),而安羅替尼聯合組(384 例)的中位PFS顯著優(yōu)于其他治療組(192 例)(5.6 vs 4.5 個月;HR=0.77, 95%CI:0.62-0.97;P=0.023)。研究表明,既往貝伐珠單抗治療不影響后線安羅替尼療效,且安羅替尼聯合治療可能為貝伐珠單抗經治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基礎研究
1、安羅替尼逆轉PD-1抑制劑免疫治療耐藥機制的探索:基于單細胞測序的機制研究
通訊作者: 中國藥科大學 鄭祿楓
第一作者: 中國藥科大學 施皖津
內容概要: 本研究基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探討安羅替尼逆轉PD-1抑制劑(派安普利單抗)耐藥的機制。通過建立派安普利單抗耐藥(PD-R)小鼠模型,研究發(fā)現耐藥性腫瘤微環(huán)境(TME)具有免疫抑制特征,表現為效應T細胞減少和M2樣巨噬細胞增多。安羅替尼治療通過多途徑雙向調節(jié)TME,有效逆轉耐藥:①重編程巨噬細胞,使其從免疫抑制性的Apoe+ M2表型向促炎性的Srgn+ M1表型極化;②逆轉T細胞耗竭,促進具有細胞毒潛能的Cxcl2+ T細胞活化;③調控腫瘤-免疫細胞互作,增強NF-κB、MAPK和TNF-α等共刺激通路。聯合治療組進一步抑制了耐藥腫瘤生長,并形成M1樣巨噬細胞與T細胞間的正反饋循環(huán),協同增強抗腫瘤免疫。本研究為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免疫治療提供了關鍵的細胞與分子機制依據。
2、安羅替尼通過下調BRCA1/2表達與奧拉帕利協同抑制SCLC細胞增殖
通訊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吳明
第一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梁利軍
內容概要: 本研究探討安羅替尼與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聯合治療小細胞肺癌(SCLC)的協同作用及機制。結果表明,奧拉帕利與安羅替尼兩藥聯用可協同抑制SCLC細胞增殖,單用奧拉帕利(25μM)或安羅替尼(5μM)僅誘導輕度凋亡(分別為5%和10%),而兩藥聯合使凋亡率顯著提高至約20%,并完全抑制集落形成。機制上,安羅替尼通過抑制PDGFR/PP2A磷酸化下調BRCA1/2表達,增強SCLC細胞對奧拉帕利的敏感性;奧拉帕利則通過干擾PARP1與HIF-1α結合、抑制HIF-1α PAR化及VEGFA轉錄,發(fā)揮抗血管生成作用,進一步增強安羅替尼療效。體內實驗證實聯合方案顯著抑制腫瘤生長且未增加毒性。本研究為SCLC提供了一種新的聯合治療策略。
中性粒細胞減少預防
Guard 04: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預防結直腸癌/胰腺癌患者接受雙周化療方案后嗜中性粒細胞計數(ANC)減少:一項多隊列、開放標簽、多中心探索性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袁瑛
第一作者: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董彩霞
內容概要: Guard-04研究為多隊列、開放標簽、多中心探索性臨床研究,旨在評估艾貝格司亭α預防結直腸癌(CRC)和胰腺癌(PC)患者接受雙周方案化療后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療效和安全性。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期間,入組72例患者接受至少兩個周期雙周化療,隊列1為接受FOLFOXIRI或mFOLFIRINOX方案(聯合或不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的CRC/PC患者,隊列2為接受FOLFIRI方案(聯合或不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的CRC患者。隊列1和隊列2第一周期≥3級ANC減少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2.9%和14.6%,第一周期FN發(fā)生率分別為3.2%和7.3%。ANC中位谷值良好,TRAEs均為1-2級。研究表明,艾貝格司亭α可降低CRC和PC患者化療相關FN發(fā)生率,可能是預防雙周化療后ANC下降的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方案。
*本資料為專業(yè)醫(yī)學資料,旨在促進醫(yī)藥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僅供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參考,非廣告用途;任何處方請參考產品最新詳細處方資料
相關稿件